寄山僧

云里幽僧不置房,橡花藤叶盖禅床。
朝来逢著山中伴,闻说新移最上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僧人生活,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禅意。

第一句"云里幽僧不置房"用"云里"形容僧人居住的高远,像住在云端一样。"不置房"说明他生活简朴,连固定住所都没有,体现超脱物欲的境界。

第二句"橡花藤叶盖禅床"进一步描写僧人的生活环境。他的禅床只用橡树花和藤蔓枝叶遮盖,与自然融为一体。这种原始朴素的生活方式,展现了僧人亲近自然、淡泊名利的品格。

第三四句写僧人遇到山中同伴,听说有人搬到更高处修行。"最上方"既指实际的地理高度,也暗喻更高的修行境界。这里透露出僧人之间互相激励、追求精神升华的意味。

全诗通过白描手法,用云、橡花、藤叶等自然意象,勾勒出一幅超然物外的山居图。没有直接说理,却让读者感受到僧人远离尘嚣、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诗中"逢著"、"闻说"等口语化表达,使意境更显亲切自然。

赵嘏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