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闵子善

前年我作石城客,送君渡江买浮宅。
去年我却归山中,闻君又踏石城石。
今年人从石城来,曾说君躯病欲颓。
常想天涯瘦躯影,谁知削影投蒿莱。
嗟乎!闵生一死无不可,可怜老母家中饿。
面皮皱剥叠成文,泪滴欲流两边过。
自从儿作浪游子,倚闾望杀廿年矣。
尚谓无夫更有儿,有儿更向他乡死。
母乎母乎悲莫啼,四山崩裂风凄凄。
山崩风凄母不久,谁当掩儿又掩母。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闵子善的人客死他乡的悲剧,以及他家中老母亲无人赡养的凄凉处境。

全诗用时间顺序展开故事:
1. 前年"我"在石城做客时,曾送闵子善渡江买房安家
2. 去年"我"回乡后,听说他又回到石城
3. 今年传来噩耗,他重病缠身
4. 最终他像枯草一样倒下死去

最打动人的是对老母亲的描写:
- 满脸皱纹像树皮一样粗糙
- 眼泪从脸颊两边流下(说明人太瘦,眼泪都挂不住)
- 二十年来天天倚门盼儿归
- 本以为没丈夫至少还有儿子,结果儿子也死在外乡

最后几句特别悲怆:
- 让母亲别哭了,因为连四周的山都为之崩塌(夸张手法)
- 狂风呼啸预示着母亲也将不久于人世
- 最惨的是:到时候谁来安葬这对母子呢?

这首诗的震撼力在于:
1. 用具体细节展现苦难(如母亲的脸、流泪的方式)
2. 通过"买房-返乡-得病-死亡"的线索,展现普通人追求美好生活却最终幻灭的过程
3. 最后留给读者一个残酷的问题:这样贫苦无依的人家,连死后都无人收殓

它揭示了古代底层人民三大悲剧:
- 外出谋生的危险
- 留守老人的无助
- 贫民"死无葬身之地"的终极困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