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偕紫庭同年登黄鹤楼望江 其一

白浪排半空,势欲挟江走。
一叶忽飞来,起伏波中久。
倾侧时见底,篷桨更何有?
性命等鸿毛,鸿毛尚轻否?
旁观坐叹息,欲语还缄口。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述的是诗人在黄鹤楼上与一位同榜进士一同登楼望江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江上的壮阔景象和人的心情。

首句“白浪排半空,势欲挟江走”,描绘了江面上翻滚的白浪,好像要将整个江面抬起来,推向远方。这里用“挟江走”形象地表现了江水的气势磅礴。

接着,“一叶忽飞来,起伏波中久”,意思是突然有一片小舟在波浪中起伏不定,仿佛它也被江面的汹涌所吸引。这让人感受到江面的波涛汹涌,小舟的无助和渺小。

“倾侧时见底,篷桨更何有?”这两句描绘了船只在波浪中时而倾斜,时而露出水面,可以看到船底,而船上的人忙碌着划动船桨,但似乎收效甚微。从这里可以看出,尽管人们在努力,但面对自然的伟力,人的力量显得非常微不足道。

“性命等鸿毛,鸿毛尚轻否?”这里的“鸿毛”指的是鸿雁的羽毛,非常轻。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在如此浩大的自然面前,人的生命仿佛连鸿毛都不如,显得极其脆弱。同时也让人思考,这样的生命是否还能保持重量,显得沉重。

最后,“旁观坐叹息,欲语还缄口”,描述了诗人站在旁边,看着这一切,忍不住叹息,想要表达什么,但又觉得难以开口。这种沉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江面景象的描绘,以及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感,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对比,以及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