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湘口

湘山千岭树,桂水九秋波。露重猿声绝,风清月色多。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湘江口的宁静景色,用简单的画面传递出深远的意境。

前两句"湘山千岭树,桂水九秋波"像广角镜头般展开全景:湘江两岸群山连绵,树木葱郁,九月的江水泛着微波。这里"千岭"和"九秋"的夸张说法,既表现视野的开阔,又暗示着时间的悠长。

后两句"露重猿声绝,风清月色多"转入细节特写:夜深露重时,连惯常的猿啼都听不见了,只有清风拂过,月光显得格外清澈明亮。诗人用"露重"和"风清"的触觉感受,配合"猿声绝"的听觉空白,最后落在视觉上的"月色多",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全诗妙在看似平淡的二十个字里,通过山、水、露、风、月这些自然元素的组合,营造出一个空灵澄澈的世界。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透过"猿声绝"的寂静和"月色多"的清冷,我们能感受到他独对秋夜时那份超然物外的心境。这种以景传情的写法,就像一幅水墨画,留白处反而最耐人寻味。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