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鹤

明月出沧海,流光照中庭。
翩翩青田姿,深夜时长鸣。
一声闻于天,露白凉风生。
铿锵激金奏,悠扬协鸾笙。
达人厌丝竹,隐几冥心听。
高低尽成律,入耳通心灵。
沉吟不知味,恍若闻韶韺。
但恐众仙至,驱之游太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月夜听鹤鸣的奇妙体验,把自然之声写得像一场仙乐演奏会。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感受它的美:

1. 画面感十足的开场 前四句像电影镜头:明月从海面升起,银光洒满庭院,一只仙鹤在深夜翩然起舞、引颈长鸣。这里用"青田姿"形容鹤的优雅(青田是古代产鹤的地方),月光与鹤影构成一幅水墨画。

2. 声音的魔法时刻 从"一声闻于天"开始,诗人把鹤鸣写得像交响乐:先是清越如金属乐器(金奏),后转调为悠扬的笙箫声(鸾笙)。更妙的是用"露白凉风生"让读者不仅听到声音,还能感受到夜露的凉意,这是通感手法。

3. 心灵的奇幻漂流 后八句写听者的沉浸式体验:厌倦世俗音乐的高人(达人)伏在案几上闭目细听,发现鹤鸣自带音律,仿佛上古圣乐(韶韺)。结尾的"恐仙鹤带自己飞上天"的想象,就像现代人听音乐听到灵魂出窍的体验。

全诗最特别的是把动物叫声升华为艺术:鹤鸣不再是简单的声音,而成了连接天地的音乐密码。诗人用"铿锵-悠扬""高低成律"这种音乐术语,让我们理解为什么古人会把鹤看作仙人的使者——因为它的鸣叫确实不像凡俗之声。最后那个"怕被仙鹤带走"的幽默担忧,透露出听者完全陶醉其中的状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