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雪声和寇翁梦碧元玉

望中千里银光,灿琼花漫天如剪。
入户依风,敲窗学雨,此际阿谁能辨。
珠帘乍卷。
正鳞甲争飞,玉龙交战。
大地苍茫,待春妆扮绿无岸。
听来有声不断。
暗香浮动处,梅绽林苑。
点额容娇,寻诗兴雅,幽梦尊前同暖。
长舒醉眼。
看洗却兵戈,永消纷乱。
细滴檐牙,晓晴吟抱浣。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场大雪后的壮丽景象,以及雪中蕴含的诗意与希望。

上片写雪景的视觉震撼: 开篇用"千里银光"展现雪后天地一色的辽阔,像无数剪碎的琼花漫天飞舞。雪声时而像随风入户的私语,时而像敲窗的雨点,让人分不清是雪是雨。当卷起珠帘,看到雪花如龙鳞般纷飞,仿佛玉龙在空中交战,把苍茫大地变成了待春妆点的画布。这里用"玉龙交战"的动感画面,把静态的雪景写得气势磅礴。

下片转入听觉与联想: 雪落的声音连绵不断,在暗香浮动的梅林间更显清幽。词人由雪想到梅花妆的典故("点额容娇"),激发起寻诗作赋的雅兴。酒樽前的温暖让人产生美好遐想:希望这场雪能洗尽世间兵戈,永远消除纷争。最后回到现实,细听檐角雪水滴答,期待雪晴后带着清新心境吟咏。这里的"洗却兵戈"是点睛之笔,把自然景象升华到对和平的期盼。

全词妙在: 1. 通感运用:把雪写得能看(银光)、能听(敲窗)、能感(暗香),全方位调动感官 2. 动静结合:既有"玉龙交战"的激烈,又有"细滴檐牙"的静谧 3. 虚实相生:从实景雪梅联想到天下太平,自然过渡不显突兀 4. 用典自然:"点额"暗合梅花妆典故,"玉龙"化用古人咏雪名句却不露痕迹

最打动人心的,是词人在赏雪时流露的温暖情怀——不仅欣赏雪景之美,更寄托着对人间没有战乱的美好愿望,这种由个人雅趣上升到天下关怀的格局,让普通的咏雪词有了更深的意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