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禅师南溪兰若

锡影配瓶光,孤溪照草堂。水悬青石磴,钟动白云床。
树色含残雨,河流带夕阳。唯应无月夜,瞑目见他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师在溪边草堂的清净生活,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展现禅意与心境。

前两句写禅师的生活环境:锡杖的影子与水瓶的光晕相伴,孤独的小溪映照着简朴的草堂。这里用"孤溪"暗示禅师远离尘嚣的修行状态,器物与自然和谐共存。

中间四句用动态的山水画面展现禅意:溪水像挂在青石台阶上的帘子,钟声在白云笼罩的禅床上回荡。雨后树木还带着湿润的深绿色,河面倒映着夕阳的余晖。这些意象既有视觉美感(青石、残雨、夕阳),又有听觉元素(钟声),共同构成空灵悠远的意境。

最后两句最有意境:在没有月亮的夜晚,闭目静坐时反而能"看见"远方。这里的"见他方"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禅修达到的境界——当外在感官关闭时,内心反而能感知更广阔的世界。这种反常规的体验正是禅宗追求的超脱状态。

全诗用朴素的语言构建出三个层次:实景(溪堂钟磴)—意境(雨色钟声)—禅境(闭目见远),让读者跟随文字从具象走到抽象,最终体会到"无月之夜"那种超越视觉的精神境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