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从军前在颍亭与友人告别的情景,充满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和身不由己的感慨。
前四句写景:作者三年没能好好游览西湖,这次在颍亭聚会终于暂时解开了心结。远处群山连绵,云雾缭绕,近处河水奔流,吞没了山涧溪流。这些山水描写不仅展现美丽景色,更暗示着人生如山水般起伏不定。
后四句抒情:宾主在亭中饮酒作诗,把文采留在翠绿的玉石上("翠琰"指刻字的玉石),但战乱打破了这份宁静。作者匆匆骑马从军,看着自由翱翔的水鸟,感到自己身不由己的惭愧。最后两句特别打动人心,用"万里鸥"的自由反衬出自己被战事束缚的无奈。
全诗通过鲜明的对比:山水美景与残酷战争、朋友欢聚与孤独从军、自由飞鸟与身不由己的军人,表达了乱世文人面对国家召唤时的复杂心情。语言清新自然,画面感强,让读者仿佛亲眼看到那山水、那宴席、那远去的背影,感受到作者那份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责任的担当。
王渥
王渥(?-1232)金代文学家。字仲泽,太原(今属山西)人。兴定二年(1218)进士。调管州司侯,不赴。连辟寿州、商州、武胜三帅府经历官,在军中凡十年。正大七年(1230),正大七年出使宋朝,应对敏捷,有中州豪士之称。还入为尚书省掾,充枢密院经历官,权右司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