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至西余山有咏
玩游寡閒侣,独步思弥清。
迤𨓦适兹山,于时莅新晴。
云容启朝丽,林采焕春荣。
煖崖芳卉集,阳坂纤芽萌。
鸟逝何杳眇,泉注每纵横。
意会乃成坐,兴尽还复行。
此身在贫贱,庶少俗务萦。
缅怀嬴台子,仰羡安期生。
非徒遁猥迹,永缔烟霞盟。
迤𨓦适兹山,于时莅新晴。
云容启朝丽,林采焕春荣。
煖崖芳卉集,阳坂纤芽萌。
鸟逝何杳眇,泉注每纵横。
意会乃成坐,兴尽还复行。
此身在贫贱,庶少俗务萦。
缅怀嬴台子,仰羡安期生。
非徒遁猥迹,永缔烟霞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独自漫步山中的闲适心境,展现了自然美景与内心超脱的和谐统一。
诗人开篇就说自己没什么朋友一起游玩,独自散步反而让思绪更清澈。他沿着蜿蜒山路来到这座山,正好赶上雨后初晴的好天气——这里用"云容启朝丽"描绘清晨云霞的美丽,"林采焕春荣"表现树林在春光中的生机。
接着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山间景色:向阳的山坡上野花盛开(煖崖芳卉集),温暖的南坡嫩芽初绽(阳坂纤芽萌)。飞鸟远去的身影(鸟逝何杳眇)与山泉纵横流淌(泉注每纵横)形成动静相宜的画面。
走到尽兴时随意坐下(意会乃成坐),兴尽后又继续前行(兴尽还复行)——这种随性而为的漫步方式,正是诗人追求的生活态度。他说虽然身处贫贱,但这样能避开世俗烦扰(庶少俗务萦)。
最后诗人借古抒怀: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嬴台子和安期生,表达了自己不只是想逃避世俗(非徒遁猥迹),更是渴望永远与山水烟霞为伴(永缔烟霞盟)的隐逸之志。
全诗通过清新自然的景物描写,传递出超脱物外、亲近自然的生活理想。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将一次普通山行写得充满诗意,让读者感受到:真正的富足不在于物质,而在于心灵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