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缠道 将发玉峰寄纬云弟村居

老去江东,拚向渔樵寄傲。问何为、冲炎席帽。年年作苦杂佣保,赤日红尘,怕相嘲程晓。

想西溪草堂,雨杉烟筱。傍苔阴、置笔床茶灶。晚凉濯足欹湖,恰估船笛响,风定菱丝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锦缠道 将发玉峰寄纬云弟村居》表达了作者老去之后,选择回归田园生活的心愿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下面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分析这首词的精髓和魅力。

背景

作者已经步入暮年,决定离开喧嚣的城市,与渔樵为伴,过一种简单安逸的生活。他回忆起年轻时在城市中奔走劳碌的岁月,特别是夏天在炎炎烈日下戴着帽子辛苦工作的场景,让他感到害怕和不安。为了逃避这种生活的疲惫,作者想象起自己在乡村的美好生活,那里有他梦想中的居所。

具体内容

- 西溪草堂:作者想象中的乡村居所,这个地方让他感到宁静和舒适。他设想这里种有杉树和竹子,周围是苍绿的苔藓,树木和竹子之间搭建着书桌和茶炉,供他工作、喝茶。 - 晚凉濯足欹湖:作者想象自己在傍晚时分,脚踏湖水,清风拂面,听着远处传来的船笛声,感受到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节奏。

情感和意境

整首词流露出作者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理想生活态度。通过细腻的描绘,作者将读者带入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愉悦。

核心主题

这首词的核心主题是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作者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美好想象,表达了对安静、纯粹生活的渴望,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