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边疆战乱的凄凉景象,同时暗含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首联"灯火重门夜漏迟,渔阳往迹系遐思"用深夜的城门和更漏声,营造出寂静沉重的氛围。诗人望着渔阳(古代边防要地),思绪飘向远方,暗示要讲述一个关于边疆的故事。
中间两联具体描写战乱场景:"胡尘日向潼关暗"写敌人扬起的尘土遮蔽了潼关的阳光;"铃雨时增剑阁悲"用雨中铃声衬托剑阁(另一军事要地)的悲凉。"两路河湟皆陷贼"直接点明两处战略要地都沦陷了;"百年幽蓟竟沦夷"感叹百年基业毁于一旦。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乾坤否后应还泰"说天地运转,苦难终会过去;"甸辅皇图属盛时"期待京城周边能重现盛世景象。这里用否极泰来的哲理,在悲凉中注入希望。
全诗通过具体意象(尘土、雨铃、城门)和地名(潼关、渔阳)的铺陈,让读者仿佛看到战火中的边疆,又用天地循环的道理给苦难以出路,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