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

一架长条万朵春,嫩红深绿小窠匀。
只应根下千年土,曾葬西川织锦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架盛开的蔷薇,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远的联想,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的融合。

前两句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勾勒出蔷薇的繁茂景象:长长的枝条上开满花朵,仿佛把整个春天都挂在了枝头。"嫩红深绿"的配色清新明快,"小窠匀"形容花朵整齐地排列在枝条上,像精心布置的小窝。这里没有用复杂修辞,仅用颜色和形态的对比,就让人仿佛看到阳光下摇曳的蔷薇花架。

后两句突然转入深沉联想:诗人看着眼前的蔷薇,猜想它的根部或许埋葬着古代蜀地的织锦工匠。这里"千年土"把时间拉长,而"西川织锦人"的典故(暗指技艺精湛却命运悲苦的劳动者)为绚丽的蔷薇赋予了人文厚度——美丽的花朵可能汲取了劳动者灵魂的养分,自然之美与人类技艺、生命轮回的主题在此交汇。

全诗妙在从寻常景物中发掘出不寻常的深意:表面写蔷薇的生机勃勃,内里却藏着对逝去工匠的追忆,用灿烂的生命反衬人类才华被埋没的永恒遗憾。这种"以乐景写哀"的手法,让读者在欣赏花朵时自然联想到生命的脆弱与永恒,简单画面下藏着打动人心的力量。

裴说

裴说,桂州(今广西桂林)人。唐哀帝天祐三年(906)丙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五人。考官:吏部侍郎薛廷珪。裴说生于乱世,早年窘迫于乱离,奔走于道路。诗句"避乱一身多"引起众人共鸣。自幼勤奋攻读。曾任补阙、礼部员外郎,天祐四年(907),天下大乱,裴见升迁无望,即携眷南下,唐朝灭亡,全家于湖南石首一地约住半年,又因战火波及,再向家乡逃难,不久,于旅途中死去。裴说为诗讲究苦吟炼意,追求新奇,又工书法,以行草知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