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墨歌
昔人造墨烧古松,今之焚膏毋乃同。
板屋松阴跨幽涧,下有流水鸣淙淙。
壁如蜂窠纸如幔,参差镫影纱笼中。
承镫以碗碗注水,水与火济凝烟浓。
液融鹿角香喷麝,阴房疑捣红守宫。
涂脂从印燥不滓,枪金细字蟠虬龙。
程方遗制效奚李,厥贡后数曹家工。
家传古井清且冽,云与易水灵源通。
烟轻胶旧井华孕,紫玉一笏隃麋空。
荒唐谁说十万杵,杵以万杵坚于铜。
尤其伪者渗以漆,光则黝然不可砻。
罗家银墨广陵散,色如碧叶秋来红。
紫雪之精郁灵气,西陂小景模吴淞。
再和之法亦一瞬,几人犹弆吴绫封。
龙宾十二落谁手,磨人磨墨俱匆匆。
板屋松阴跨幽涧,下有流水鸣淙淙。
壁如蜂窠纸如幔,参差镫影纱笼中。
承镫以碗碗注水,水与火济凝烟浓。
液融鹿角香喷麝,阴房疑捣红守宫。
涂脂从印燥不滓,枪金细字蟠虬龙。
程方遗制效奚李,厥贡后数曹家工。
家传古井清且冽,云与易水灵源通。
烟轻胶旧井华孕,紫玉一笏隃麋空。
荒唐谁说十万杵,杵以万杵坚于铜。
尤其伪者渗以漆,光则黝然不可砻。
罗家银墨广陵散,色如碧叶秋来红。
紫雪之精郁灵气,西陂小景模吴淞。
再和之法亦一瞬,几人犹弆吴绫封。
龙宾十二落谁手,磨人磨墨俱匆匆。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造墨歌》用生动的画面和比喻,描绘了古代制墨工艺的精细与神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古今对比 开头提到古人用松木烧烟制墨,而如今工艺虽有变化,但本质相同。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传统工艺的延续性。
2. 制墨场景 诗中描写了制墨的环境:松树下的板屋、幽涧流水、蜂巢般的墙壁、纸幔和灯光。这些细节营造出一种古朴而神秘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古代工匠的工作场所。
3. 工艺细节 - 制墨需要水火相济,烟灰与胶混合,形成浓稠的墨液。 - 墨块中加入鹿角胶和麝香,增添香气,墨色如紫玉般珍贵。 - 反复捶打墨团(“杵以万杵”),使其坚硬如铜,避免掺假(比如用漆冒充)。
4. 名家与传承 诗中提到程方、奚李、曹家等制墨名家,以及“家传古井”的传说,说明制墨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文化和家族的传承。
5. 墨的艺术价值 - 墨块上雕刻着虬龙、金丝等精美纹饰,既是实用品,也是艺术品。 - 不同墨品各有特色,比如“罗家银墨”颜色独特,“紫雪之精”充满灵气。
6. 时光与遗憾 结尾提到“磨人磨墨俱匆匆”,暗示现代人已很少静心制墨或研磨,传统工艺逐渐被遗忘,流露出对逝去技艺的惋惜。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像一部纪录片,用诗意的语言记录了古代制墨的完整过程,同时传递了对工匠精神的敬仰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即使不了解制墨,读者也能从生动的比喻(如“阴房疑捣红守宫”)和画面感中感受到传统工艺的美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