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曲二首 其二

军人莫采芑,佳人莫梦兰。
采芑地不生,梦兰徵验难。
即戎有简书,内私置若干。
城边戈可枕,塞上雪可餐。
寄衣是何日,缩肉且忍寒。
烽火时一红,泪落山鬼间。
重气自轻生,而暇忧摧残。
君看交河水,万马饮不乾。
愿河向东流,东流近长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军人的艰苦生活和他们的家国情怀,语言直白却充满力量。

前四句用"采芑""梦兰"两个比喻,说军人不该幻想美好生活(就像采不到芑菜),家人也别指望他们能平安归来(就像难以实现的梦兰预兆)。直接点明边塞生活的残酷现实。

中间八句具体描写军旅生活:军令严苛(简书代表军令),装备简陋(枕着武器睡觉),环境恶劣(吃雪解渴),冬衣迟迟不到("缩肉"形容冻得蜷缩)。最动人的是"烽火时一红,泪落山鬼间",战火映红天空时,连山鬼都为他们落泪,凸显战争的悲壮。

后六句升华主题:军人视死如归("重气轻生"),更关心交河水能否东流到长安。这个意象很妙——河水东流象征胜利消息传回都城,表达了他们最朴素的愿望:用生命守护的家国平安。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但每个画面都像刀刻般深刻。特别是最后把军人命运与河水相连的比喻,让保家卫国的抽象概念变得可感可触,展现了古代军人"牺牲小我"的崇高精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