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很扎心的道理:盲目继承父辈的老路,可能会害人害己。
前四句像在讲一个败家子的故事: 儿子硬要接手父亲的事业(可能是自己不擅长的事),结果把家底赔光,最后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这里的"赚杀"是反话,表面说赚了,实际指坑惨了很多人。
后三句突然转向讲"诉苦"这件事: 心里苦的人别找同样苦的人诉苦,就像两个落水的人互相拉扯,只会沉得更快。这种"愁人找愁人"的倾诉,非但不能缓解痛苦,反而会让痛苦翻倍。
全诗最妙的是把两件看似不相关的事连在一起——盲目继承的悲剧,和错误倾诉的悲剧,本质上都是"用错误方式处理问题反而更糟"的生活智慧。就像现在说的"不要在深夜做决定",诗人告诉你"不要在痛苦时找更痛苦的人聊天"。
释鼎需
释鼎需(一○九二~一一五三),号懒庵,俗姓林,长乐(今属福建)人。年二十五读《遗教经》得悟,依保寿乐禅师为比丘。踰十年归里,结庵于羌峰绝顶,三年不下山。后由佛心才禅师挽其出。高宗绍兴初谒宗杲于洋屿,旋随宗杲移小溪,与之分座,由此得声。泉州守请开法延福,后退处洋屿八年,晚居东西禅。二十三年卒,年六十二。为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大慧普觉宗杲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八、《五灯会元》卷二○有传。释鼎需诗,据《续古尊宿语要》所收《懒庵需禅师语》等书所录,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