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南岳

滞云笼古寺,宿雨涨山泉。
策杖探经藏,怀诗酬隐贤。
炎威禅榻外,游兴碧峰巅。
细认岩前路,重来又一年。

现代解析

这首诗《重游南岳》描绘了诗人时隔一年再次游览南岳时的所见所感,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禅意和山水之乐。

首联“滞云笼古寺,宿雨涨山泉”
开篇用“滞云”“宿雨”点出山中雨后的湿润氛围——云雾久久缠绕着古寺,昨夜的雨水让山泉更加丰沛。这两句通过云、寺、雨、泉的意象组合,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幽静空灵的山林世界。

颔联“策杖探经藏,怀诗酬隐贤”
诗人拄着手杖去探寻佛经(“经藏”代指佛教文化),带着诗作与山中隐士交流。这两句展现了文人雅趣——既追求精神信仰(探经),又注重知己唱和(酬诗),体现了古代士人“半隐半修”的生活理想。

颈联“炎威禅榻外,游兴碧峰巅”
“炎威”指夏日酷热,但这份燥热被隔绝在禅房之外;而诗人的游玩兴致却直抵青翠山峰的顶端。一内一外、一静一动的对比,巧妙表达了山中避暑的惬意和登高览胜的畅快。

尾联“细认岩前路,重来又一年”
诗人仔细辨认着岩石前的小路,感慨自己重游此地已隔一年。最后一句看似平淡,却暗含时光流逝的怅惘和与山水重逢的欣喜,余味悠长。

全诗亮点
1. 画面感强:云雾古寺、雨后山泉、碧绿山峰等意象组合,宛如一幅水墨画。
2. 情感细腻:既有探经访友的雅致,又有登高望远的豪情,最后落笔于对时光的淡淡感怀。
3. 禅意生活:诗中古寺、禅榻、隐贤等元素,传递出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哲学。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用简练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山林的清幽之美,同时体会到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双重热爱。时隔一年重游故地,既熟悉又新鲜的心境,很容易引发现代人对“故地重游”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