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顺德府

七年三度过邢州,来往风尘易白头。
管钥寄曾叨省闼,纶竿梦已到林丘。
振衣直上千峰顶,濯足常临万里流。
独有国恩深未报,江湖应复庙堂忧。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多次途经顺德府(今河北邢台)时有感而发,表达了自己奔波劳碌的疲惫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朝廷恩情的感激和为国分忧的责任感。

前两句写自己七年里三次路过邢州,风尘仆仆的旅途让人容易衰老,透露出一种倦怠感。接下来两句用对比手法:一边是曾经在朝廷任职("管钥"代指官职),一边是心里早已向往钓鱼归隐的生活("纶竿"指钓具,"林丘"指山林),显示出内心的矛盾。

五六句突然转为豪迈的笔调:抖擞精神直上高峰,在万里长河中洗脚,既展现了开阔的胸襟,也暗喻自己志存高远。最后两句点明主旨:虽然向往闲适生活,但想到国家对自己的恩情还未报答,即使身处江湖(指民间)也依然惦记着朝廷大事。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真实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典型心态:既有"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洒脱,又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担当。语言上不用生僻典故,"振衣""濯足"等动作描写生动形象,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作者在山巅水畔的豪情。结尾的转折尤其精彩,从个人情绪自然升华到家国情怀,展现了传统文人的精神境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