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灵岩寺刻石诗

四瑞黄金地,千盘白玉梯。
灵峰标八极,梵宇擅三齐。
兜率花为殿,祇园树满溪。
潮音悬涧瀑,津筏跨虹霓。
籁发钟声应,潭深塔影低。
月明松鹤舞,林曙竹鸡啼。
榻迥霜初薄,毡寒夜更凄。
传灯因证后,法履尚归西。
始悟浮生偈,从兹道不迷。
欲循先世躅,拟向此岩栖。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灵岩寺的佛教圣地,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和宗教元素,展现了寺庙的庄严与宁静,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领悟和向往隐居修行的愿望。

1. 寺庙的壮丽景象: * "四瑞黄金地,千盘白玉梯。" 开篇就用"黄金地"和"白玉梯"形容寺庙的辉煌和通往寺庙的道路的洁白神圣,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 "灵峰标八极,梵宇擅三齐。" 寺庙所在的山峰高耸入云,仿佛能触及八方极远之地,而寺庙的建筑更是冠绝三齐(古代齐国的三个地区,泛指广阔地域),突出了寺庙的雄伟和影响力。 * "兜率花为殿,祇园树满溪。" 用佛教典故"兜率天"(佛教净土之一)和"祇园精舍"(佛陀讲经的地方)来形容寺庙的殿堂和周围的树木溪流,将寺庙比作人间净土。

2. 自然与宗教的融合: * "潮音悬涧瀑,津筏跨虹霓。" 瀑布的声音像潮水般轰鸣,而渡口的木筏仿佛跨越彩虹,将自然景观与佛教的"渡人"思想相结合。 * "籁发钟声应,潭深塔影低。" 风吹过山林的声音与寺庙的钟声相互呼应,深潭中倒映着低垂的塔影,营造出一种空灵寂静的意境。 * "月明松鹤舞,林曙竹鸡啼。" 明月下松鹤起舞,黎明时分竹林中的鸡鸣,描绘了寺庙周围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也暗喻着修行生活的清幽淡雅。

3. 修行生活的感悟: * "榻迥霜初薄,毡寒夜更凄。" 诗人躺在简陋的床榻上,感受到初霜的寒意和夜晚的凄冷,暗示修行生活的艰苦。 * "传灯因证后,法履尚归西。" "传灯"指传承佛法,"法履"指修行者的足迹,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佛法传承的重视和对西方极乐世界的向往。 * "始悟浮生偈,从兹道不迷。" 诗人终于领悟了"浮生若梦"的佛理,从此不再迷失方向,决心追求佛法真理。 * "欲循先世躅,拟向此岩栖。" 诗人想要追随前代高僧的足迹,在这灵岩寺中隐居修行,表达了对清净修行生活的向往。

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灵岩寺及其周围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佛教圣地的庄严与宁静,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领悟和向往隐居修行的愿望。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佛教典故,将自然景观与宗教思想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佛法的魅力和修行生活的真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