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社会在蝗灾和旱灾双重打击下的艰难生活,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写实景:蝗灾和旱灾接连发生,百姓生活困苦,连官府都愁眉不展。春雨本该带来希望,但远处的雪山寒气未消,暗示苦难仍在持续。"郑盗"指作乱的人,"秦人"指逃难的百姓,这两句说希望动乱能平息,流离失所的百姓能回家。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诗人请朋友转告当权者,应该像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那样,为百姓建造庇护所。这里用"十万间"的夸张手法,既表现民生之多艰,又体现诗人博大的仁爱情怀。
全诗以灾荒为背景,既有对现实的真实记录,又饱含对百姓的深切同情,最后升华到治国安邦的理想,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情怀。语言平实但情感深沉,灾难与希望的交织构成了这首诗的独特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