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龟山寺

菜花开处认遗基,荒屋残僧未忍离。
寺付丙丁应有数,岸分南北最堪悲。
金铃塔上如相语,铁佛风前亦敛眉。
野匠不知行客意,竞磨浓墨打顽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荒废寺庙的凄凉景象,通过细腻的观察传递出深沉的沧桑感。

开篇用油菜花丛中辨认寺庙旧址的画面,呈现荒芜与生机的对比。残破的屋舍里,僧人仍不忍离去,暗示信仰的坚守。第三句"寺付丙丁"用火灾暗喻寺庙毁于天意,而"岸分南北"则可能暗指地理变迁或人世分离,透露出无奈与哀伤。

五六句尤为生动:塔上的金铃在风中叮当作响,仿佛在诉说往事;生锈的铁佛低垂眉头,似乎在为寺庙的衰败叹息。这些拟人化的描写让无生命的物体也充满情感。

最后两句写民间匠人不懂游客的怀古心情,只顾忙着用浓墨拓印残碑。这一细节既讽刺了世俗对历史的麻木,也暗示时间的无情——曾经的信仰圣地,最终沦为游人猎奇的"顽碑"。

全诗通过废墟、残僧、锈佛等意象,层层递进地展现了一座寺庙从兴盛到衰败的过程。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每个画面都浸透着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让读者自然感受到深沉的怀古之思。

潘柽

潘柽,字德久,号转庵,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以父荫选武职。后召试,为阁门舍人,授福建兵马钤辖。柽以能诗称,与陆游、姜夔等多有交往,叶适谓永嘉四灵之徒,凡言诗者皆本德久(《瀛奎律髓》卷三)。有《转庵集》,已佚。今《两宋名贤小集》中存其诗一卷。明弘治《温州府志》卷一○有传。潘柽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为底本,连同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