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二月初晴与仲退从芳洲纵游溪山间私念吾党会聚殆不偶然赋古诗一首后五百岁有知音者于吾诗物色可乎(时大德五年)

天地以气合,人物以类从。
孰是同类中,道同志复同。
槃槃石梁翁,阅世如老松。
若士古溪湾(豫章本作潭),水月印心胸。
相去不十里,而我居其中。
既无山川阻,随此心迹融。
谭谐屡参伍,杖屦时从容。
岩下酌秋泉,溪上行春风。
奇文辨鱼鲁,古学窥鸿濛。
玄同执尤(豫章本作元)契,妙中值箭锋。
从今不厌数,旷代或一逢。
愿言各自珍,慎勿撄樊笼。
会同拾瑶草,更约摩金铜。
赋诗俟来者,物色传画工。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表达了真挚的友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 开头讲人与人之间的缘分(1-4句):就像天地万物都遵循自然规律一样,志趣相投的人自然会聚在一起。作者认为能遇到思想一致的朋友是很难得的缘分。

2. 中间具体描写游玩情景(5-18句): - 先介绍两位朋友:一位像老松般历经沧桑(石梁翁),一位像溪水明月般清澈通透(若士)。 - 描写他们住得很近,经常一起散步聊天,春天在溪边漫步,秋天在岩下品泉,讨论古籍学问,思想碰撞出火花。 - 用"箭锋"比喻朋友间思想交流的精准畅快,说这样的知心朋友可能几百年才能遇到一个。

3. 结尾表达愿望(19-22句): - 希望大家都能保持本真,不要被世俗束缚。 - 约定以后要继续采仙草、赏古物。 - 最后说写这首诗是留给未来的知音人,希望后人能通过画作感受到此刻的美好。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简单自然的比喻(老松、水月)让朋友形象生动鲜明 2. 通过具体活动(散步、品泉、辩论)展现朋友间的默契 3. 把抽象的友情写得真实可感,比如"妙中值箭锋"形容思想交流的畅快 4. 表达了对纯粹友谊和自由生活的珍视,这种情感古今相通

诗人没有用华丽辞藻,而是用平实的语言记录日常相处,反而让这份友情显得更加珍贵动人。最后留给"五百年后知音"的设想,给诗歌增添了一份超越时空的浪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