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焦叔度宿清凉寺

高楼夜伴山中宿,清磬寥寥百草芬。
巢鸟近人飞始觉,岩僧隔竹语相闻。
坐深四岭浑无月,衣冷苍松半是云。
故里不堪归梦绕,何时衾枕更随君。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和朋友焦叔度在清凉寺过夜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传递出一种幽静、孤独又略带惆怅的情感。

前四句写夜宿山寺的实景: - "高楼夜伴山中宿":住在山里的高楼中,夜晚显得特别安静。 - "清磬寥寥百草芬":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磬声(寺庙的乐器),空气中飘着草木的清香。 - "巢鸟近人飞始觉":栖息在附近的鸟因为人的动静突然飞起,这才让人察觉到它们的存在。 - "岩僧隔竹语相闻":隔着竹林,能隐约听到山岩那边僧人的说话声。

这些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山寺夜晚的静谧和生机。

后四句转向内心感受: - "坐深四岭浑无月":坐久了发现四周山岭完全被黑暗笼罩,连月光都没有。 - "衣冷苍松半是云":衣服被寒气浸透,抬头看松树,发现它们半隐在云雾中。 - "故里不堪归梦绕":这样的环境让人想家,但连做梦回去都感到痛苦(可能因为现实无法归乡)。 - "何时衾枕更随君":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和朋友同宿畅谈(衾枕指同宿)。

诗的魅力在于: 1. 画面感强:像电影镜头一样,从声音(磬声、鸟飞、人语)、气味(草香)、触觉(衣冷)多角度营造山寺夜景。 2. 情感递进:由外到内,从观察环境到流露思乡、惜别之情,自然流畅。 3. 孤独中的温暖:虽然写的是清冷山景,但"伴君同宿""何时再聚"的牵挂让诗带着人情味。

诗人用一次普通的借宿经历,写出了人在静谧自然中容易被触动的乡愁,以及对友情的珍惜,简单却耐人寻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