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天竺山观赏激流的场景,充满动感和想象力。
前两句"拳石耆婆色两青,竹龙驱水转山鸣":
- 把溪中石头比作老人(耆婆),说它们被水流冲刷得泛着青黑色
- 把引水的竹制水车比作"竹龙",水流推动水车发出轰鸣声,仿佛整座山都在回响
- 用"驱"字让水车活了起来,像条龙在转动
后两句"夜深不见跳珠碎,疑是檐间滴雨声":
- 夜深光线昏暗,看不见水花飞溅(跳珠碎)的景象
- 只听见水声,误以为是屋檐的雨滴声
- 这种错觉让读者感受到夜色朦胧中的听觉体验
诗歌妙处在于:
1. 把静止的石头写活(老人),把机械的水车写活(龙)
2. 通过"看不见-听得见"的对比,营造出夜色中特殊的感官体验
3. 最后用日常的"檐雨声"作比,让壮观的激流显得亲切可感
全诗短短四句,既有宏大的山水意境,又有细腻的生活观察,通过声音与想象的结合,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周焘
周焘,字通老,改字次元,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敦颐次子。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进士(《山谷外集》卷九《奉送周元翁锁吉州司法厅赴礼部试》史容注)。初授贵池令(《沅湘耆旧集》卷一九)。徽宗大观四年(一一一○),为成都转运副使(《宋会要辑稿》乐四之一)。政和元年(一一一一),权发遣庐州。六年,移舒州。七年,知成都府(同上书职官六八之二二、二八、三八)。重和元年(一一一八),知扬州(清嘉庆《扬州府志》卷三六)。事见《宋史》卷四二七《周敦颐传》。今录诗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