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幺令 送春
小桃花谢,渐觉莺声懒。
年年感怀伤别,去意总难绾。
甚是天涯去处?
黯黯长亭晚。
绿更红换。
几番花事,便惹愁生恨无限。
殷勤携酒折柳,极目平林远。
抛下一片心痕,谁作他乡伴?
只剩相思二字,系与长征雁。
绿腰歌遍。
万千珍重,约待梅开再相见。
年年感怀伤别,去意总难绾。
甚是天涯去处?
黯黯长亭晚。
绿更红换。
几番花事,便惹愁生恨无限。
殷勤携酒折柳,极目平林远。
抛下一片心痕,谁作他乡伴?
只剩相思二字,系与长征雁。
绿腰歌遍。
万千珍重,约待梅开再相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送别春天的伤感,同时暗含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我们可以分三层来理解:
上片(前八句)用桃花凋谢、黄莺懒叫起笔,就像用一组电影镜头:春天要走了,连鸟儿都提不起精神唱歌。这里"年年伤别"是点睛之笔——表面是说和春天告别,实际暗指人生中不断的离别。后四句用长亭晚照、花开花落的画面,把这种离愁具象化,就像我们看着晚霞时会莫名惆怅一样。
中片("殷勤携酒"到"长征雁")出现送别的具体场景。古人送行要喝酒折柳,这里"抛下心痕"的比喻很妙,像把心事刻在柳树上带走。"谁作他乡伴"这句突然转折,点破全词核心:表面送春,实际是在牵挂远行的亲友。最后用大雁传书的典故,把思念托付给候鸟,就像现代人把照片存在手机里随身携带。
结尾最温暖。虽然满篇愁绪,但最后三句突然扬起——把离别的忧伤唱成歌(绿腰是唐代名曲),约定梅花开时再聚。这就像我们现在说"冬天一起吃火锅",给离别留个盼头。全词妙在把季节更替、人生聚散、空间距离三重感慨完美融合,最后用约定冲淡哀愁,这种情感处理特别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