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香山僧房 其一

神龙逝不返,永永沦赤山。九阴黯莫测,扬辉久矣难。

腼瑜驰十贵,十贵谁不然。魏父床夜光,咄咄起忧患。

楚王非贱货,和氏坐摧残。时议重瓴甋,焉用夸玙璠。

怀壁已贾罪,况复滋琢刊。孚采乃憎命,明温以烦冤。

传语后世人,宝器无为宣。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宝物招灾"为主题,通过一系列历史典故,表达了"怀才不遇反遭祸"的深刻感慨。

开篇用"神龙消失"比喻珍贵事物的消逝,说宝物永远埋没在赤山中,就像黑暗笼罩难以寻觅,光辉早已不复存在。这里暗示珍贵的东西往往难以保全。

中间部分列举了三个历史典故: 1. "魏父床夜光":魏国老人得到夜明珠,反而招来灾祸 2. "和氏璧":楚国人卞和献玉,反被砍去双脚 3. "瓴甋"(普通瓦片)被看重,真正的美玉"玙璠"却被忽视 这些例子都在说明,拥有珍宝不仅不能带来好处,反而会招致灾祸。

最后诗人发出警告:怀揣美玉已是罪过,更何况还要雕琢它。才华就像美玉,反而会招来厄运。所以劝告后人:不要炫耀自己的才能和宝物。

全诗用"宝物"比喻人的才华,表达了在黑暗世道中,有才能的人反而容易遭受迫害的无奈。诗人看透了这个现象,所以发出"藏拙保身"的感叹,反映了古代知识分子在险恶环境中的生存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