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岷州张宪副世亨

法台坐镇三千里,士饱民歌已六年。
洮水南分羌部落,铁城西控汉山川。
欲教夷俗全归夏,力挽文风不似边。
君去长安寻旧约,我归曾未卜春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文人写给一位名叫张世亨的官员的赠别诗。全诗通过描绘张世亨在岷州(今甘肃岷县)的政绩和当地风貌,表达了对他治理才能的赞赏和离别的不舍。

前四句写张世亨的政绩:他在西北边陲坐镇六年,让当地百姓安居乐业。诗中用"法台"(指官员办公处)代指他的治理,"三千里"形容管辖范围之广。"洮水"和"铁城"都是当地重要地理标志,说明他管理的区域连接着羌族部落和中原山川,突显其战略地位重要。

中间两句特别称赞他的治理理念:不仅想让少数民族完全融入中原文化("归夏"),还努力改变当地文化落后的面貌("不似边")。这里用"夷俗"指代少数民族风俗,"文风"指文化教育,体现了他促进民族融合、发展文教的施政方向。

最后两句转入离别主题:你要回长安(唐代都城,这里借指京城)赴任了,而我还不知道明年春天前能否再相见。用"旧约"暗示二人早有交情,"未卜春前"的 uncertainty 更添离别愁绪。

全诗亮点在于:既展现了边疆官员保境安民、教化百姓的职责,又通过具体地理元素让西北风光跃然纸上。诗中"士饱民歌""文风不似边"等表述,打破了人们对边地荒凉的刻板印象,反而呈现出一派治世景象。最后两句的私人化表达,让这首赠别诗在褒奖政绩之余,更显朋友间的真挚情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