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并序] 其六 民国十四年秋苏鲁战争因而起兴(1925年)
炮火频年震粤东,生灵涂炭苦兵戎。
城边榕树烽烟黑,岭上梅花战血红。
诗寄百蛮怀旧雨,星沦五丈哭秋风⑴。
昨宵征雁回南国,似把军情报皖公。
城边榕树烽烟黑,岭上梅花战血红。
诗寄百蛮怀旧雨,星沦五丈哭秋风⑴。
昨宵征雁回南国,似把军情报皖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1925年苏鲁战争(江苏与山东军阀混战)带来的惨状,充满了对战争的控诉和对百姓的同情。
前四句用强烈的画面感展现战争残酷:广东地区连年炮火不断,百姓像被扔进炭火里煎熬。城边的老榕树被战火熏黑,山岭上本应洁白的梅花竟被鲜血染红——这里用"黑"与"红"的刺眼对比,把战争的恐怖直接推到读者眼前。
后四句转向抒情:诗人给南方旧友写信怀念和平岁月,突然笔锋转到"星陨五丈"(暗指某位将领阵亡),在秋风中痛哭。最后用大雁南飞传递军情的细节,巧妙点出这场战事与安徽军阀(皖公)的关联,暗示战火还在蔓延。
全诗最打动人处在于:既用"榕树熏黑""梅染血红"这样具象的残酷画面让人心惊,又通过"怀旧雨""哭秋风"这些带着体温的词语,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揪心的痛。最后借大雁传信的想象,把个人悲愤升华为对时代动荡的深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