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赴滇南鞫狱

士有称冤者,来从万里余。
月卿驰使节,云署走征车。
地岂关山隔,人难楚越疏。
折中无异术,虚已定爰书。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官员长途跋涉去云南审案的故事,核心展现了古代清官为民伸冤的担当精神。

前四句用"万里""月卿""云署"等词勾勒出一幅风尘仆仆的赶路画面:有百姓从遥远边疆来喊冤,官员立刻带着使节文书出发,官署的马车在云雾中疾驰。这里"月卿"指代清廉的官员,"云署"形容官府马车像穿越云雾般匆忙。

五六句"地岂关山隔,人难楚越疏"是诗眼:地理距离虽远(楚越代指遥远之地),但官员心系百姓就不会觉得疏远。这种"再远也要管"的态度,体现了古代好官"为民做主"的信念。

最后两句揭示审案秘诀:没有特别的技巧("无异术"),只要保持公正虚心("虚已"),就能写好判决文书("爰书")。这里透露出古代司法智慧——判案不在手段高明,而在心存公道。

全诗用赶路审案的小事,传递出"当官要为民做主"的大道理。语言平实但意境开阔,就像在看一部古装剧:风雨兼程的官员、含冤的百姓、公正的判决,共同构成古代清官的标准画像。最打动人的是那份"山高路远也要还你公道"的执着,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珍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