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书事
日落风风高风高,驱车行远郊。中心有所悲,古墓穿黄茅。
茅中狐兔窠,四面乌鸢巢。鬼火时独出,人烟不相交。
行行近破村,一径欹还坳。迎霜听蟋蟀,向月看蟏蛸。
翁喜客来至,客业羞厨庖。浊醪夸泼蚁,时果仍新苞。
相劝对寒灯,呼儿爇枯梢。性朴颇近古,其言无斗筲。
忧欢世上并,岁月途中抛。谁知问津客,空作扬雄嘲。
茅中狐兔窠,四面乌鸢巢。鬼火时独出,人烟不相交。
行行近破村,一径欹还坳。迎霜听蟋蟀,向月看蟏蛸。
翁喜客来至,客业羞厨庖。浊醪夸泼蚁,时果仍新苞。
相劝对寒灯,呼儿爇枯梢。性朴颇近古,其言无斗筲。
忧欢世上并,岁月途中抛。谁知问津客,空作扬雄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在黄昏时分行经荒郊野外的所见所感,通过萧瑟的景物和质朴的人物对比,展现了人世沧桑与温暖人情并存的生活画面。
开篇用"日落风高"的重复句式,营造出荒凉急促的氛围。旅人驾车穿过郊外,看到古墓被黄茅草覆盖,狐兔乌鸦在此安家,鬼火时隐时现,这些意象共同勾勒出一幅阴森破败的景象。这里暗示着时间流逝中,人类痕迹终将被自然吞噬。
当旅人走近破败村庄时,画面突然转向生活气息:他听到蟋蟀鸣叫,看到蜘蛛结网,遇到热情的老翁。老翁用简陋的酒食招待客人,叫孩子添柴取暖,主客围着寒灯对饮。这个场景展现了质朴真诚的人情之美,老翁"性朴近古"的性格与奢华虚伪的世俗形成对比。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感慨:人生总是忧喜参半,岁月在旅途中悄然流逝。像自己这样的过路人,终究无法真正理解生活的真谛,只能像汉代扬雄那样空发议论。这里透露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知识分子脱离现实的无奈自嘲。
全诗通过"荒郊恐怖"与"农家温情"的强烈对比,表达了这样的核心思想:在无常的世事变迁中,唯有真诚朴素的人性温暖最可贵。艺术上运用了由远及近的空间转换,从宏观的自然衰败到微观的人情细节,使主题表达更加立体深刻。
长孙佐辅
长孙佐辅,唐,(约公元七九四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朔方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德宗贞元中前后在世。累举进士不第,放荡不羁。弟公辅为吉州刺史,遂往依之。后终不仕。佐辅有诗集号古调集,《全唐诗》存其诗1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