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娥江

客舟舣尽江头月,忍听寒潮声哽噎。
那知江上无情波,总是曹娥眼中血。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曹娥江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强烈的情感,讲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

第一句"客舟舣尽江头月"描绘了一幅江边夜景:停泊的客船,江头的明月,营造出静谧却略带孤寂的氛围。"舣"是停船的意思,用"尽"字暗示所有船只都已靠岸,整个江面显得空旷寂寥。

第二句"忍听寒潮声哽噎"将自然景物拟人化。寒冷的潮水声仿佛在哽咽哭泣,这个"忍"字用得特别巧妙,既表达了诗人不忍心听这悲伤的声音,又暗示这声音确实存在,让人无法回避。

后两句是全诗的核心,解释了前文悲伤氛围的由来。"那知江上无情波"看似在责怪江水无情,实则是为下句做铺垫。最震撼的是末句"总是曹娥眼中血",将江水的波浪比作曹娥眼中流出的血泪。这里用了曹娥投江寻父的典故,把自然景物与历史传说完美融合,让整条江都浸透了孝女的悲痛。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月亮、潮声、波浪这些常见景物,层层递进地烘托悲伤情绪
2. 通过拟人手法让自然景物承载人类情感
3. 最后用历史典故点题,使普通的江景顿时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4. "眼中血"的比喻既夸张又贴切,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很悲伤",而是让景物替他说话,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反而让悲伤更加深刻动人。普通读者即使不了解曹娥的故事,也能感受到诗中浓烈的哀伤情绪。

邵梅溪

邵梅溪,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诗纪事》卷六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