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月

温风两岸草虫声,水调邻舟动客情。
野泊梦惟江鸟见,春宵月似玉人明。
愁多怕更移香国(将往嘉州。),诗好都缘住锦城。
一卷楞严花下读,长年头上雪飞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夜江边泊舟的宁静画面,同时透露出诗人漂泊中的淡淡愁绪和对美好事物的眷恋。

开头两句写实景:温暖的春风中,两岸草虫鸣叫,邻舟传来《水调》曲调,勾起了诗人的羁旅愁思。"动客情"三字点明游子身份,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

中间四句虚实结合:野泊时只有江鸟见证他的梦境,春夜明月像美人般皎洁。诗人用"玉人"比喻月亮,既写月色之美,也暗含对美好人事的向往。随后直接吐露心迹——因将往嘉州而愁绪更多,但住在锦城(成都)时总能写出好诗,展现了对成都的眷恋。

结尾两句别有深意:在花下读佛经《楞严经》,看似超脱,但"长年头上雪飞平"却泄露了真相——多年的漂泊已让白发平铺头顶。这个生动的比喻,把无形的岁月流逝化为可见的形象,暗示修行也难掩沧桑。

全诗妙在将春夜美景与人生感慨自然融合,语言清丽。写景时"江鸟见""月似玉人"等比喻新颖,抒情时又含蓄深沉,最后以佛经与白发的对比收尾,留下悠长余韵。看似写闲适的读经生活,实则暗藏半生风霜,展现了古代文人典型的羁旅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