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 钱编修庸亭席上观司马相如私印

土花凝古绣。
见细纹卷发、冷光涂黝。
朱缲覆冰纽。
爱千年未蚀,几丝红籀烧春熟后。
料无心、虫鱼刻镂。
算除非卖赋金多、书券恁时才有。
知否。
遥山描罢,卓女风流,定拈纤手。
摩挲已久,挑短烛,把看又。
论才华不是,凌云健笔,可许寻常消受。
拚夜寒、典了鹴裘,肯教换酒。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朋友钱庸亭的宴席上,看到一枚司马相如的私人印章时的感受。全词通过印章这个小小的物件,巧妙串联起历史典故和文人情怀。

上阕先描写印章本身:印章表面有古朴的花纹,泛着冷光,红色丝绳系着冰凉的印纽。印章历经千年却保存完好,上面刻着古老的文字。作者猜测,这印章可能不是用来刻虫鱼图案的普通物件,而是司马相如当年写《长门赋》得到重金赏赐后,才有能力拥有的贵重物品。

下阕转入浪漫想象。作者想到司马相如当年为卓文君画眉后,这枚印章肯定被她的纤纤玉手把玩过。现在自己拿着印章反复赏玩,在烛光下看了又看。最后用司马相如"典鹴裘换酒"的典故,表达自己宁愿典当贵重衣物也要换取美酒的文人豪情,暗示对这枚印章的珍爱之情。

全词妙在"以小见大":通过一枚小小印章,既写出其精美古朴的实物特征,又联想到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更寄托了文人雅士对才情风流的向往。最后用典故作结,既切合司马相如的典故,又展现了文人洒脱不羁的性情。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