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尹山东庵

地涌琉璃界,天开翡翠林。
那知近湫隘,谁意得幽寻。
日丽花台迥,云横贝阙深。
绀园浮霁彩,琪树带春阴。
玉涧珠泉滴,丹窗绿嶂临。
梵王红锦服,仙女碧瑶簪。
金作山龙甲,朱为海鸟襟。
鸣钟惊雉舞,讲法引猿吟。
境静尘难染,机深虑不侵。
愿因清净力,从此识真心。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远离尘嚣的佛寺美景,充满奇幻色彩和宁静禅意。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奇幻的视觉盛宴 诗人用"琉璃界""翡翠林"开篇,把寺庙比作从地面涌出的宝石世界。后续的"贝阙""琪树""玉涧"等意象,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就像用珍珠、美玉搭建的仙境。特别有趣的是,诗人给佛像穿上"红锦服",让仙女戴着"碧瑶簪",连钟声都能让野鸡起舞,讲经能引来猿猴聆听,整个画面既庄严又充满生趣。

2. 层层递进的探幽之旅 诗歌结构像带领读者爬山:先远望寺庙如天上宫阙(日丽花台迥),走近发现云遮雾绕的殿宇(云横贝阙深),进入后看到彩虹映照的庭院(绀园浮霁彩),最后来到泉水叮咚的幽静处(玉涧珠泉滴)。这种由远及近、由外入内的描写,让人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秘境探险。

3. 心灵的净化 在描绘完绚丽景象后,诗人突然转折:"境静尘难染"——真正的美不在于外在华丽,而在于能让人心远离烦扰。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希望借这份清净,帮助人们找回本真的自己。这种从视觉享受到精神升华的写法,就像先请客人欣赏花园,再引导他思考生命真谛。

全诗最妙处在于:用珠宝般璀璨的语言写佛寺,却最终回归朴素的心灵感悟,如同用金线绣出"平淡是真"四个字,展现出高超的艺术反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