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九疑山的壮丽景色,并借景抒怀,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追思。
开头两句写九疑山的形成和景象:宇宙初开时,这座山就已经存在,山峰层叠有序,像排列整齐的斑纹。诗人用“戢戢”形容山峰密集的样子,给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感觉。
后两句由景入情,联想到上古圣君舜帝(重华)。虽然舜帝已经远去,但他留下的道德风范依然长存。诗人站在九疑山前,仿佛能看到舜帝谦逊揖让的身影,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以及对高尚品德的向往。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巧妙结合,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精神的传承。
马大同
严州建德人,字会叔。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任小官时,以刚介闻。孝宗时每进对,辄陈恢复大计。所历中外要官必求尽职,以洗冤泽物为己任。累官户部侍郎。学者称鹤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