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七

愁思忽而至。
跨马出北门。
举头四顾望。
但见松柏园。
荆棘郁樽樽。
中有一鸟名杜鹃。
言是古时蜀帝魂。
声音哀苦鸣不息。
羽毛憔悴似人髡。
飞走树间啄虫蚁。
岂忆往日天子尊。
念此死生变化非常理。
中心恻怆不能言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人突然感到忧愁,于是骑马出门散心,结果看到一片荒凉的墓地景象,触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开头四句像电影镜头:主人公莫名心烦,骑马到城北,抬头看见一片松柏围绕的墓园,杂草丛生。这里用"忽而至"强调忧愁来得突然,北门和松柏园暗示这是墓地,为全诗定下沉重基调。

中间六句聚焦一只杜鹃鸟。古人说杜鹃是蜀国皇帝魂魄变的,这只鸟叫声凄惨,羽毛稀疏像被剃了头,在树丛里捉虫吃。诗人用"岂忆"反问:它还记得自己曾经是尊贵的皇帝吗?这里用落魄的杜鹃比喻失去权势的帝王,形成强烈反差。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悟:生死荣辱的变化如此无常,让人难过到说不出话。"恻怆"这个词特别有力,把那种揪心的悲哀表达得很到位。

全诗妙在三个层次:先写突然的愁绪,再用具体景物(墓园、杜鹃)把抽象忧愁形象化,最后升华到人生哲理的感叹。就像我们偶然看到某个场景突然感慨命运无常,诗人把这种体验写得既真实又深刻。杜鹃的比喻尤其精彩,让人立刻联想到"落魄凤凰不如鸡"的现实残酷。

鲍照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