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老友重逢又分别的场景,充满温情与不舍。
前两句用历史名人作比:崔亭伯(东汉名士)代表交情深厚的旧友,阮仲容(竹林七贤之一)象征新结识的知己。这种古今对照的写法,既显文雅又让读者感受到诗人交友的广泛。
中间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先展现朋友们相约来到清澈的溪水边,又在中峰山设宴送行。接着切换两个唯美空镜——山谷中草木茂盛透着暖意,云雾深处传来悠远的钟声。这些画面既交代了聚会环境,又用"暖"字暗示情谊的温度,用"杳杳钟声"隐喻离别在即。
最后两句情感爆发:战乱年代(兵戈)的分别格外沉重,一个"惆怅"道尽无奈,结尾的"几时逢"既是疑问也是期盼,让整首诗停留在余韵悠长的感伤中。诗人用日常饯行的小事,写出了乱世中友谊的珍贵与聚散的无常。
李处权
(?—1155)宋徐州丰县人,徙江宁溧阳,字巽伯。李淑曾孙。徽宗宣和间,与陈恬、朱敦儒并以诗名。南渡后曾领三衢。卒年七十余。有《崧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