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调任新职的场景,充满对仕途前景的期待和理想化的想象。
前四句写实:这位施姓官员从中央部门(天阁汉郎)调任地方官(太平州知州),带着新刻的兔形符印(相当于委任状)。他手持兰草(象征高洁)去衙门报到,刚到任地就受到仪仗队(弩先驱)的欢迎。通过"兰在握"和"弩先驱"的对比,既表现官员的文人气质,又显示地方对他的重视。
后四句虚实结合:太平州地处吴楚交界(今安徽当涂),既有地理优势,又暗示文化交融。最妙的是结尾——说这位官员保持着才俊的名声(仙科存俊望),将来卸任后可能寻仙访道(约蓬壶)。这里用蓬莱仙山的典故,既是对官员清高品格的赞美,也暗含对官场浮沉的超脱态度。
全诗亮点在于将常规的调任场景写出新意:既有仪仗队的隆重场面,又有手持兰草的文人风范;既写实描述地理特征,又用仙山意象给仕途镀上理想色彩。通过这种虚实相生的写法,让普通的官员调动显得别具诗意。
余靖
(1000—1064)韶州曲江人,初名希古,字安道。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累迁集贤校理,以谏罢范仲淹事被贬监筠州酒税。庆历中为右正言,支持新政。使契丹,还任知制诰、史馆修撰。再使契丹,以习契丹语被责,复遭茹孝标中伤,遂弃官返乡。皇祐四年起知桂州,经制广南东西路贼盗。寻又助狄青平定侬智高,留广西处置善后事宜。加集贤院学士,徙潭、青州。嘉祐间交阯进扰,任广西体量安抚使。后以尚书左丞知广州。有《武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