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宴集张华东年兄黄山会景园

副岳临玄圃,高梧隐绛房。
几拳凝翠霭,一勺聚沧浪。
恰遇清和日,欣逢正觉场。
灵椿推总宪,丹桂羡诸郎。
谱牒招曹偶,姻联萃绣裳。
阳丘三璧玉,桓邑两琳琅。
邂逅及参佐,丰标俱激昂。
嗟余惭朽质,亦幸齿班行。
野旷容疏放,时暄荫晚凉。
雄风多岸帻,霁月在雕梁。
歌啭雪儿艳,屏开云母光。
呼卢情愈浃,下榻兴弥长。
高论窥今古,清言洒肺肠。
凌晨瞻法座,孤峭礼空王。
兔柴峰峦秀,仙踪石印彰。
青精煮作饭,松蕊啖生香。
金谷堪同咏,兰亭可媲芳。
驱车薄暮去,寤寐忍相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初夏时节在黄山会景园举办的宴会,充满了自然美景和文人雅集的闲适氛围。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自然与建筑的融合美 诗中用"副岳临玄圃"(黄山像仙境)、"高梧隐绛房"(梧桐掩映红房子)等句子,把黄山奇石比作"几拳凝翠霭"(几块拳头状的青翠山石),园中水池比作"一勺聚沧浪"(一勺水汇聚成碧波),展现园林设计巧妙融合自然景观的特点。

2. 文人聚会的雅致 "恰遇清和日"点明初夏好天气,"歌啭雪儿艳"写歌女婉转歌唱,"呼卢情愈浃"描写掷骰游戏的尽兴,"高论窥今古"表现文人畅谈古今的场面。这些细节生动再现了明代文人饮酒赋诗、赏景游戏的雅集场景。

3. 禅意与仙气的交织 诗中"凌晨瞻法座"描写清晨礼佛,"青精煮作饭"提到道家养生饮食,"仙踪石印彰"写黄山仙人传说,体现了明代士大夫既追求世俗娱乐,又向往超脱的精神世界。

4. 巧妙的历史对照 结尾"金谷堪同咏"(媲美西晋石崇的金谷园)、"兰亭可媲芳"(比肩王羲之的兰亭集会),通过历史典故抬高了这次聚会的文化品位。

全诗就像一幅明代文人雅集的长卷:白天赏奇石、观碧水,傍晚在雕梁画栋间饮酒作诗,深夜谈佛论道,清晨又去寻访仙迹。诗人用"寤寐忍相忘"(醒来梦里都难忘)表达了对这段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