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猫雾戍田家①
行役猫雾戍,驻马看秋光。
天外碧山碧,地上黄云黄。
云黄稻已熟,家家刈穫忙。
笠子团团月,镰钩皎皎霜。
打禾苦且乐,歌声何悠扬。
馌担罗田畔,妇媚依土⑴旁。
儿童四五人,裸走拾穗狂。
贪看不觉久,瞑色催夕阳。
一叟前致词,止我宿田庄。
竹桥通柴门,灯火明草堂。
慇勤具鸡黍,从者饫酒浆。
主人为我言,今年⑵去年强。
谷额幸不蚀,米价闻颇昂。
看看收成后,旧债一半偿。
意适笑言洽,称醉⑶还倾觞。
卧我新竹榻,茵铺稻藁香。
清绝无尘梦,一枕游羲皇。
天明辞上马,简书心不遑。
中途回首望,竹树烟苍苍(吴福助编校)。
天外碧山碧,地上黄云黄。
云黄稻已熟,家家刈穫忙。
笠子团团月,镰钩皎皎霜。
打禾苦且乐,歌声何悠扬。
馌担罗田畔,妇媚依土⑴旁。
儿童四五人,裸走拾穗狂。
贪看不觉久,瞑色催夕阳。
一叟前致词,止我宿田庄。
竹桥通柴门,灯火明草堂。
慇勤具鸡黍,从者饫酒浆。
主人为我言,今年⑵去年强。
谷额幸不蚀,米价闻颇昂。
看看收成后,旧债一半偿。
意适笑言洽,称醉⑶还倾觞。
卧我新竹榻,茵铺稻藁香。
清绝无尘梦,一枕游羲皇。
天明辞上马,简书心不遑。
中途回首望,竹树烟苍苍(吴福助编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公务在身的旅人途经乡村时,被秋收景象吸引而驻足,最后受到农家热情款待的温馨故事。全诗用白描手法展现了三幅生动画面:
1. 丰收图景(前12句) 旅人停下马,眼前展开一幅金秋画卷:远山青翠,田野里稻浪金黄如云。农民们头戴斗笠(像圆月),挥动镰刀(如白霜),虽然劳作辛苦却唱着欢快的歌。田边有送饭的妇女,光屁股的孩子们疯跑着捡稻穗——这些细节像相机抓拍,瞬间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和质朴的生活气息。
2. 农家夜话(中间12句) 天色渐晚时,一位老农邀请旅人留宿。竹桥、柴门、草堂的灯火构成温馨场景。主人用鸡肉米饭和酒热情招待,边吃边聊今年的好收成:粮价不错,能还清一半旧债。这里特别打动人的是老农满足的神态和算账时的实在话,展现了农民最朴实的愿望。
3. 田园梦境(最后6句) 夜里睡在铺着稻草香的新竹榻上,旅人感觉自己像回到了上古淳朴时代(羲皇指传说中简朴的伏羲氏)。第二天离开时回头望,晨雾中的竹林炊烟构成朦胧美景,而公务在身的紧迫感又把他拉回现实。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黄云"比喻稻浪、"团团月"形容斗笠等比喻鲜活有趣 - 通过儿童拾穗、老农算账等细节让画面充满生活温度 - 对比了官差奔波的疲惫与田园生活的安宁 - 最后"烟苍苍"的回头一望,留下无尽回味
全诗就像一部古代乡村纪录片,让我们看到:即使公务繁忙的人,也会被平凡农家的丰收喜悦、淳朴人情所治愈。这种对普通劳动者生活的诗意记录,正是它穿越时空依然动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