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四壁秋花卷。
问谁为、柴桑写照,俗尘俱遣。
天与高寒风格在,簌簌清霜欲泫。
背素障、光浮鱼茧。
随例玉盘承露冷,傲慈恩、一抹纱笼浅。
和雁字,碧空展。
斜规隙月看逾显。
错教人、图成没骨,粉圆脂扁。
餐尽落英聊解佩,舐掌何愁嗾犬。
只妒影、兰膏未免。
接得芙蓉城主牒,许众香、北面吾分典。
更位置,烛奴剪。
问谁为、柴桑写照,俗尘俱遣。
天与高寒风格在,簌簌清霜欲泫。
背素障、光浮鱼茧。
随例玉盘承露冷,傲慈恩、一抹纱笼浅。
和雁字,碧空展。
斜规隙月看逾显。
错教人、图成没骨,粉圆脂扁。
餐尽落英聊解佩,舐掌何愁嗾犬。
只妒影、兰膏未免。
接得芙蓉城主牒,许众香、北面吾分典。
更位置,烛奴剪。
现代解析
这首《金缕曲》像一幅秋日私语图,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文人雅士的清高志趣。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上阕以"秋花"起笔,用"柴桑写照"(暗指陶渊明式的隐逸生活)表明主人公远离尘嚣的态度。"簌簌清霜"、"玉盘承露"这些清冷的意象,配合"雁字碧空"的辽阔画面,塑造出一个孤高自许的文人形象,就像拒绝宫廷恩宠("傲慈恩")的隐士。
中阕转入月夜场景,"隙月"的微光让画面更显朦胧。诗人自嘲曾被误认为是画"没骨花卉"(不勾轮廓的绘画技法)的俗手,实则暗含对自己艺术追求的坚持。"餐落英"(吃菊花)化用屈原的典故,"解佩""舐掌"这些看似古怪的行为,其实都在表达宁可清贫自守,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结尾突然转入奇幻想象:主人公接到"芙蓉城主"(传说中掌管百花的神仙)的任命书,要掌管天下香气。最后"烛奴剪"的细节特别生动,仿佛看见主人公在烛光下从容地修剪灯花,将清雅生活过成了神仙境界。全诗把秋日的寂寥转化为精神上的富足,展现出中国传统文人"穷且益坚"的风骨。
顾贞观
顾贞观(1637-1714)清代文学家。原名华文,字远平、华峰,亦作华封,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顾贞观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