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烈鸳谣》这首诗描绘了一对鸳鸯的离合情景,虽然语言简练,但情感丰富,寓意深刻。让我们一起来解读其中的含义。
1. 开篇的悲凉场景:“烈鸳可悲。雄已死,雌依依。”这里描述了一对鸳鸯,雄鸟已经死亡,雌鸟悲痛欲绝,依依不舍。这种悲凉的情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失去伴侣的悲伤。
2. 生死抉择:“宁同镬中烹,不向湖上飞。”这句话中的“镬”指的是大锅,这里用来隐喻危险或死亡。雌鸟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意弃同伴于不顾,独自飞翔。这种选择体现了深厚的爱情和牺牲精神。
3. 生死相依:“生来相随不相舍,如今奋翅同所归。”雌鸟深知自己的选择意味着什么,但它依然愿意与死去的伴侣一同面对生死。这种生死相伴的情感,让人感受到爱情的力量是多么伟大。
4. 最后的疑问:“何事楚宫娇不语,露桃脉脉东风里。”诗的结尾提出了一个疑问,似乎在问那只曾经娇艳的雌鸟为什么沉默不语。这里的“楚宫”可能象征着美丽和繁华,而“露桃”则代表了美好的青春和爱情。诗人在问,为什么那份曾经的美丽与爱情会在失去伴侣后变得沉默无语?这样的疑问引发了读者对于美好事物消失后的思考。
整首诗以鸳鸯的生死相依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爱情中的牺牲与坚守,以及失去伴侣后的伤痛。同时,诗中还隐含了对于美好事物消失的感慨,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反思。
黄瑜
黄瑜,字廷美,自称双槐老人,香山(今属广东)人,生卒年不详。约明孝宗成化中前后(1470年前后)在世,景泰七年(1456年)举人。他参加会试的时候名列乙榜,因为不愿去做不官,于是去做太学生,但接连几年参加会试仍没考中进士,只好由小官做起,后来曾升迁为惠州府长乐县知县。他做县官政绩颇佳,百姓也颇拥戴他。但他性情则刚直不阿,与上级关系处得不好,屡次得不到升迁,作了十五年知县后弃官不做,回到广州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