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懒散山居老人的生活画面,语言平实却充满趣味。
前两句"草迷三径绿芊芊,可是山翁懒得便"是说:野草已经长满了门前的小路,绿油油的一片茂盛,但这山里的老翁就是懒得去清理。这里的"懒得便"用得很妙,直接点出老人随性自在的性格——草长就让它长吧,我才懒得管呢。
后两句"直自酴醾花去后,不曾行到大门前"更生动:从酴醾花(一种春季开花的植物)凋谢之后,老人连大门都没出过。这说明他不仅懒得除草,连出门都嫌麻烦,把隐居生活的慵懒惬意写得活灵活现。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就是这种"懒"的境界——不是真的懒惰,而是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刻意整理庭院,也不为外物所动,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这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在忙碌的现代人看来,反而成了一种令人向往的诗意。
钱时
严州淳安人,字子是,号融堂。绝意科举,究明理学。江东提刑袁甫建象山书院,招主讲席。理宗嘉熙二年以荐授秘阁校勘,召为史馆检阅,求去,授江东帅属归。有《周易释传》、《学诗管见》、《融堂书解》、《四书管见》、《两汉笔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