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西山壮丽景色的画卷,充满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文建筑的巧妙融合。
开头用"苍龙"比喻蜿蜒的山势,说西山像一条巨龙奔腾而来,把明珠般的山石雕琢成青翠的山峰。这里用神话般的想象,把静态的山写得活灵活现。
接着赞叹山上的楼阁建筑,说它们像是悬空而建,连山中的灵气都掩藏不住它们的秀美。这里把人工建筑和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突出了人类的智慧与自然的馈赠。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山中的景致:云雾缭绕让衣服都变得湿润,清风吹过树林让人神清气爽。通过身体感受来写环境,让读者能真切体会到山中的清凉舒适。
最后两句写诗人和僧人彻夜长谈后的感悟,说胸中充满浩然正气,仿佛与天地宇宙融为一体。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把自然景观的欣赏升华到精神境界的感悟。
整首诗就像带着读者游历西山:先远观山势,再近看楼阁,然后感受山中气候,最后获得心灵启迪。语言生动形象,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又有人文情怀的抒发,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潘兴嗣
兴化军莆田人,居新建,字延之,号清逸居士。少孤,笃学,与王安石、曾巩、王回、袁陟俱友善。以荫授将作监主簿。调德化尉,以不愿俯仰上官,弃官归。筑室豫章城南,著书吟诗自娱。神宗熙宁初召为筠州推官,辞不就。卒年八十七。有文集及《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