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道

长安驰道上,钟鸣宫寺开。
残云销凤阙,宿雾敛章台。
骑转金吾度,车鸣丞相来。
蔼蔼东都晚,群公驺御回⑴。

现代解析

这首《长安道》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唐朝长安城的繁华与壮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浅出地分析它:

1. 场景与氛围
- 开头两句“长安驰道上,钟鸣宫寺开”,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清晨的长安城。长安的驰道,即宽阔的街道,两旁是宏伟的宫寺,钟声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这给人一种庄重、威严的感觉,仿佛时间还停留在这盛世之中。

2. 自然景象与人文活动的融合
- “残云销凤阙,宿雾敛章台”进一步描绘了天空中的云彩和宫殿的轮廓。残云慢慢消散,凤凰形的宫殿(凤阙)显得更加清晰,而早晨的雾气也渐渐散去,露出了章台(可能是指宫殿的高台)的轮廓。这一幕既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又体现了长安作为都城的尊贵与繁华。

3. 交通与政治的交织
- “骑转金吾度,车鸣丞相来”这两句则从交通的角度,展现了长安城的活力。金吾是古代负责京城治安的官署,这里的“骑转”意味着骑兵的巡逻,显示了长安的安全与秩序;“车鸣丞相来”则可能暗指当时权臣(如丞相)的车驾经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

4. 时间与空间的流转
- “蔼蔼东都晚,群公驺御回”描绘了夕阳下的长安城景。傍晚时分,东都(指长安)显得更加宁静而祥和,贵族和官员们的车马陆续返回。这种时空的流转,让人感受到长安作为历史古都的厚重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长安城的自然景色、交通状况、政治氛围以及时间流转等多个方面,展现了一个繁荣、稳定、充满活力的唐朝都城形象。同时,诗人也巧妙地将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使得整首诗既富有画面感,又充满了历史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