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言怀

殷殷生念厚,戚戚劳者多。二时昼夜等,百岁讵几何。
日下文翰苑,侧身识经过。千虑恐一失,翔阳已蹉跎。
临觞翦众忧,静寄丝桐歌。思归绕十指,五声不相和。
暮天还巢翼,明日陨叶柯。高谢岩谷人,鹿衣带女萝。
生不去亲爱,浮名若风波。谁令不及此,亲爱隔山河。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游子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他对人生短暂、名利虚幻的感慨。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动容。

开头四句,诗人感叹人生短暂,劳碌奔波的人很多。一天有昼夜之分,但百年光阴转瞬即逝,能有多少时间呢?这里用昼夜交替比喻时间流逝,用“百岁讵几何”反问人生短暂,奠定了全诗感伤的基调。

“日下文翰苑”到“翔阳已蹉跎”,诗人描述自己在京城为官的生活。他身处文翰苑(可能指翰林院),每天小心翼翼,生怕出错,但即便如此,时光依然匆匆流逝。“翔阳”指太阳,这里比喻光阴。诗人感叹,即使自己再谨慎,也无法阻挡时间的脚步。

“临觞翦众忧”到“五声不相和”,诗人试图借酒消愁,弹琴解忧,但思乡之情却愈发浓烈。“思归绕十指”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弹琴时,思绪却飞回了家乡,以至于琴声都乱了。这说明乡愁无法排解,反而越积越深。

“暮天还巢翼”到“鹿衣带女萝”,诗人用鸟儿归巢、树叶凋零比喻人生的归宿。他羡慕那些隐居山林的人,他们穿着粗布衣服,过着简单自由的生活。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最后四句,诗人直抒胸臆,感叹人生最珍贵的是亲情,名利就像风波一样虚幻无常。他质问自己:是谁让我不能与亲人团聚,只能隔着山河思念?这里的情感达到高潮,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名利的看破交织在一起,令人唏嘘。

总结: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真挚的情感。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对名利的看破,都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它告诉我们,人生最珍贵的是亲情,名利不过是过眼云烟。

鲍溶

鲍溶,字德源,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鲍溶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