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辰冬和汤南万韵(号懒老) 其一
我闻抱膝翁,高卧南中庐。
方其未遇时,邈若与世疏。
起来扶汉业,肉骨成丰腴。
青简万世名,寒窗一编书。
出处宁异辙,此道诚非迂。
懒老天下士,被褐尚穷居。
负米供一饱,晨昏撷园蔬。
自知身有待,宁论食无鱼。
博洽贯万理,收拾归一途。
翰墨泻三峡,意气横九衢。
才大用宁小,道肥身不臞。
勋名会有时,天意非人图。
璧玉藏名山,抱璞初不渝。
良工一顾盼,光彩照路隅。
看君策駉马,愿言刈其刍。
方其未遇时,邈若与世疏。
起来扶汉业,肉骨成丰腴。
青简万世名,寒窗一编书。
出处宁异辙,此道诚非迂。
懒老天下士,被褐尚穷居。
负米供一饱,晨昏撷园蔬。
自知身有待,宁论食无鱼。
博洽贯万理,收拾归一途。
翰墨泻三峡,意气横九衢。
才大用宁小,道肥身不臞。
勋名会有时,天意非人图。
璧玉藏名山,抱璞初不渝。
良工一顾盼,光彩照路隅。
看君策駉马,愿言刈其刍。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怀才不遇的读书人,最终成就大业的故事。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六句)用诸葛亮的故事打比方:诸葛亮年轻时在南阳种地("抱膝翁"就是形容他悠闲的样子),看似与世无争,但后来出山辅佐刘备,成就了一番事业。这里用"肉骨成丰腴"比喻他让衰弱的汉室重新强壮起来。
第二部分(中间十二句)写"懒老"这个人的现状:他虽然穷得只能穿粗布衣服、自己种菜吃,但不在乎生活清苦("宁论食无鱼"用战国冯谖的典故,表示不抱怨待遇差)。他学问渊博("博洽贯万理"),文章气势磅礴("翰墨泻三峡"像长江奔流),只是暂时没有施展的机会。
第三部分(最后八句)是鼓励的话:就像藏在山里的美玉终会被发现,懒老的才华迟早会被重用。"策駉马"(驾骏马)、"刈其刍"(割草喂马)都是比喻,说他现在虽然像在养马割草般平凡,但将来一定能驰骋天下。
全诗核心是说:真正有本事的人,即使暂时不得志也不要着急。像诸葛亮那样的人,在没成功前也是普通人。只要坚持自己的追求("道"),时机到了自然会发光。这种鼓励人厚积薄发的思想,对现代人也有启发——成功需要沉淀,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杜范
(1182—1245)宋台州黄岩人,字成之,号立斋。宁宗嘉定元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极言台谏失职之弊。理宗嘉熙二年知宁国府,发粟赈饥,镇压两淮饥民反抗。还朝,累拜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数上疏抨击朝政积弊。淳祐四年,擢同知枢密院事,次年拜右丞相,上书言五事,继又上十二事,条陈当朝利病,提出为政主张。卒谥清献。有《清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