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哀悼一位客死异乡的道士,表达了对逝者的同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联"江湖千载吊沉筒,楚俗今仍楚节供":千百年来,人们都在江湖边悼念逝者,楚地的风俗至今还保留着祭祀的传统。"沉筒"指水葬,暗示逝者死于水中。
颔联"已分三生委鱼鳖,肯争一饱为蛟龙":既然命中注定要葬身鱼腹,又何必去争着做蛟龙呢?这里用"鱼鳖"和"蛟龙"作对比,表达人生无常,富贵贫贱终归一死的哲理。
颈联"怜君客死非吾土,顾此首丘犹故封":可怜你客死他乡,但看到你的坟墓还保留着故乡的形制。"首丘"指狐狸死后头朝向巢穴的典故,这里表示对故乡的眷恋。
尾联"试问厌厌曹李辈,人间膏沐若为容":试问那些整天涂脂抹粉的权贵们,人间的富贵荣华又算得了什么呢?"曹李"借指达官贵人,"膏沐"指梳妆打扮,暗讽世俗的虚荣。
全诗通过对比逝者的凄凉与权贵的浮华,表达了人生无常、富贵如浮云的深刻感悟。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既有对逝者的哀思,也有对人生的思考,读来令人感慨。
萧立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