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日渔隐图,充满了闲适淡雅的意境。
上片写景,从细微处入手:初秋的凉意在水面浮动,勾起人的幽静思绪。西风中的笛声惊醒了池塘上的雨滴,远处几座青翠的山峰若隐若现。最妙的是"谁放斜阳"这句,把夕阳拟人化,好像有人故意把晚霞泼洒在稀疏的树林上,染红了枝叶。
下片转入人物活动。诗人询问渔夫是否带着钓友同游,他们轻叩船舷唱着渔歌,驶入菱花丛中。时不时有悠闲的水鸥停留,仿佛在挽留客人。最后渔人醉醺醺地裹着蓑衣,在朦胧烟水中补做清梦,这个结尾特别有生活情趣。
全词就像一幅水墨画,用"嫩凉""西风""斜阳""闲鸥"等意象,营造出宁静悠远的氛围。通过渔人的自在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尘嚣、与自然为伴的向往。语言清新自然,画面感很强,读来能让人暂时忘却烦恼,感受到田园生活的美好。
黄燮清
黄燮清(1805~1864)晚清诗人、剧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