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孙安之松楸图

坟墓在万里,宦游今五年。人谁无父母,掩卷一潜然。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

这首诗名为《题孙安之松楸图》,是一首表达对家乡和亲人思念之情的诗。

首先,诗的前两句“坟墓在万里,宦游今五年”,描述了诗人远离家乡、身处异乡的情况。这里的“坟墓在万里”可以理解为诗人的故乡离他现在所在的地方非常远,而“宦游今五年”则表明他已经在外五年了。这样的背景设定,暗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远离亲人的孤独感。

接着,“人谁无父母”一句,诗人反问,每个人都是有父母的,引发读者的共鸣。而紧接着的“掩卷一潜然”,则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潜然”可以理解为情不自禁地流泪的样子,诗人通过掩卷这个动作,表达了他对亲人的思念和愧疚,因为他无法在身边照顾父母。

整首诗的情感表达非常直接和真挚,没有过多的修辞和华丽的词语。它用简单的语言,直接触动了读者的情感。通过描述诗人的孤独和对亲人的思念,引发读者对家的思念和对亲情的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