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同年黄亨夫宰宣城
离筵看柳色,立马听莺声。
霄汉期勋业,风尘念友生。
把杯情独切,赠策意非轻。
此日辞燕甸,何时到楚城。
山标敬亭胜,水写宛溪清。
谢朓诗无敌,江淹赋有名。
昔贤嗟寂寞,才子继峥嵘。
制锦休声远,弹琴美政成。
天边凫舄去,日下凤书迎。
久客那堪别,临岐祇自惊。
飞腾万里志,聚散百年情。
努力崇芳绩,迟君翊圣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好友黄亨夫去宣城当官时写的,充满了对友人的祝福、不舍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全诗情感真挚,既有离别的伤感,也有对友人前程的鼓励。
1. 开篇点题,送别友人
开头直接点明主题:好友要去宣城当官了,春风中为他送行。离别的宴席上,看到柳色青青,听到黄莺啼叫,更添几分不舍。
2. 对友人的期许与牵挂
作者希望友人能在仕途上有所成就(“霄汉期勋业”),但也牵挂他在外奔波劳碌(“风尘念友生”)。举杯饮酒时,情感更加浓烈;临别赠言,更是饱含深意。
3. 想象友人赴任之路
作者想象友人离开京城(“燕甸”),前往楚地(宣城),沿途会看到敬亭山的美景,宛溪的清澈流水。宣城是文人辈出的地方,谢朓、江淹都曾在此留下名篇,作者以此激励友人继承先贤,有所作为。
4. 赞美友人的才能与政绩
作者相信友人一定能治理好宣城(“制锦休声远,弹琴美政成”),就像古代贤臣一样政绩斐然。友人乘船离去,朝廷的嘉奖也会很快到来(“天边凫舄去,日下凤书迎”)。
5. 离别的不舍与感慨
长期相伴的友人即将远行,临别时难免伤感(“久客那堪别,临岐祇自惊”)。但作者更希望友人能实现远大抱负(“飞腾万里志”),虽然聚散无常,但情谊永存(“聚散百年情”)。
6. 结尾勉励,期待重逢
最后,作者鼓励友人努力建功立业,期待他辅佐明君,成就一番事业(“努力崇芳绩,迟君翊圣明”)。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情感真挚:既有离别的愁绪,又有对友人的殷切期望,读来感人至深。
- 画面感强:柳色、莺声、敬亭山、宛溪水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生动的送别图景。
- 用典自然:借用谢朓、江淹等历史名人的故事,激励友人,毫不生硬。
- 积极向上:虽然不舍,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乐观展望,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豁达的胸怀。
整首诗就像一首温暖的送别曲,既有对过去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让人感受到友情的珍贵和人生的希望。